還剩不到 8個小時,2021 年就結束了。
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總結這一年,你會想到什么?
話心師 · 第七話
在過去的一年中,網友們在發彈幕用過最多的一個詞,竟是:破防了!
這一年,我們很“艱難”,經歷了暴雨、洪水、疫情、分離、思念……但仍然有人努力地活出想要的模樣。
有些人,在風雪中毅然前行,守護同伴。
有些人,在暴雨中破浪逆行,以生命守護生命。
有些人,以一己之軀,做萬難之事,點亮山區。
還有些人,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不凡……
Vol.
今年,疫情依然反復。
一組“移動的雕塑”被網友刷屏,感動了無數人。
17位平均年齡19歲的大學生,在大連疫情期間,自發組建成立了抗疫突擊隊。
每天早晨五點半準時起床,每天徒步兩萬余步,每天為公寓5109名師生配送12219份餐食,10余天來累計卸運物資十余噸。
他們有的負責送餐,有的負責運送物資。
送物資的坡路特別陡,路面這邊掃,那邊很快又被雪覆蓋上了。下過雪的路面特別滑,三輪車爬不上坡,他們就一起彎著身子推車。
有的志愿者摔倒了,護目鏡都是霧,路都看不清,口罩也全部結冰,但他們很快又爬起來了。
“當時也沒多想,就是想著,快點把物資送到同學手中。干就完了!”
少年的肩應該擔起草長鶯飛和清風明月,正是因為他們的無私和英勇,才讓更多人無懼疫情,走向春天。
風雪中,他們是模糊的,但他們的背影永遠是最美的模樣,以微弱之光,照亮去路。
Vol.
這是今年讓全網心生敬意的一個背影。
7月,一場罕見大暴雨突襲河南,多日搶險后災情仍在持續。
獨腿青年翟孝偉,在網上看到新聞后,立即決定馳援抗洪一線。
當有人問到:“咱是救援隊的嗎?”
他轉頭回了一句:“自發的!"
隨后又投入到忙碌的救援中。
一趟、兩趟、三趟……整個救援下來,他手上磨出了水泡,腿不停地抽筋,整個人累得幾乎要虛脫了。
有時候自己沒帶水,跟老鄉要水也不好意思,就扎在洪水里面喝幾口。
最后,他用拐杖和右腿支撐身體,成功解救了60余名受困群眾。
在這場暴雨中,還有太多太多的無名英雄,無論多大的困難,他們挺身而出、逆行而上,沒有任何怨言。
Vol.
今年,是“糟糕的一年”。但我們提及最多的,仍是希望
很多人都在熱搜上看到這一幕:
6個月就住爸爸外賣箱的女孩長大了,站在小凳子上幫大人刷碗,甜甜的笑容打動了很多人。
19年春節,5個月大的霏兒得了小兒肺炎,光是治療費用,就花光了家里所有積蓄。
為了掙錢,媽媽在菜市場工作,爸爸做了外賣員。因為擔心孩子一個人在家,他決定“帶娃送餐”。
爸爸的外賣箱,是霏兒的搖籃,陪著她一塊長大。
如今兩年過去了,霏兒3歲了,一家三口的生活在漸漸改善。
每當爸爸送外賣回到家時,霏兒也會跑去搬板凳、拿拖鞋,并給爸爸一個可愛的笑容。
“看到她笑就很高興,有這么好的寶貝女兒,值了。”
這位父親說,現在他白天送外賣,晚上嘗試直播帶貨,他想改變一下生活,不想送一輩子外賣。
無論生活多苦多難,父母的溫暖陪伴和努力生活的樣子,都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。
Vol.
3月,革命歷史劇《覺醒年代》火速出圈。
這是今年讓最多觀眾淚奔的兩個微笑:你一笑,我想哭。
上一刻還是和家人賭氣、貪吃、樂于助人、好像完全沒長大的“毛孩子”。
再見已為了革命寧死不屈,受盡酷刑,他們朝著鏡頭微笑,他們笑得那么從容,那么開心。誰能想到,他們是將奔赴刑場?
誰能想到那個成天對著哥哥撒嬌的延年,犧牲時仍然樂觀地說:“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!”
100年滄海桑田,曾經破敗不堪的中國,早已換了人間!
如今,延喬路的盡頭,也都通向了繁華大道!
“真好看,有續集嗎?”
“你現在的美好生活就是續集?!?/P>
Vol.
即使彼此互不相識,相信你也看過這張刷屏的照片:
袁隆平爺爺在水稻田里拉著他心愛的小提琴,畫面歲月靜好。
這一年,大家哭著送別了“稻田守望者”袁隆平爺爺。
他曾說:“我有兩個夢想,一個是禾下乘涼夢;第二個是雜交稻覆蓋全球夢?!?/P>
為了這兩個夢,他放棄愛好,將一生都投入到了雜交水稻事業,讓中國人都吃上了飽飯。
著名旅美博主高娓娓,曾親眼目睹過掙扎在饑餓線上的非洲人民。她在緬懷袁老的博客中寫到:雜交水稻就是救命的糧食。
而生活中,袁老并不是嚴肅的科研者。
他是打麻將的高手,愛吃零食想痛快吃火鍋,養著兩只叫“袁小寶”和“袁小花”的小貓咪。
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寵妻狂魔,還是網絡上頗具人氣的“Handsome90后”。
如今,這個最帥的男人去天堂拉小提琴了,我們都很懷念他。
Vol.
“媽媽要去太空,給你摘星星!”
“等媽媽回來?!?/SPAN>
這是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王亞平出發前的一個約定,是和她的女兒。
10月16日,“神舟十三號”發射成功,這次,航天員將在天宮駐留史上最長的 6 個月。
網友們也時刻關注著“天宮日?!保骸案杏X良好”一夜之間火了。
“在空間站做家務?!?/P>
“天宮課堂開課啦?!?/P>
“春晚會直播航天員吃餃子嗎?”
甚至“吃瓜”時,也不忘笑著cue到:
“這些天的瓜吃得有點多,你們是不是已經忘了還有三個人在天上呢?!?/P>
1個月后,宇航員們首次出艙。
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,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。
在她的身上,女性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好媽媽,更是閃閃發光的“人民英雄”。
她是柔和與力量同在,為千萬名孩子播種了“航天夢”。
Vol.
這幾乎是史上“兒女最多“的一位母親。
63 歲的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,在麗江的山區里辦了所免費女子中學。
整整12年,1804個貧困女孩,走出了大山,走進了大學。
但很多人不知道,無兒無女的她,還是177個孩子的“媽媽”。
20年來,她讓一個個無依無靠的孩子,有了溫暖的家。
如今,孩子們漸漸長大,他們有的考入大學、考上研究生,有的成為老師、醫生、軍人……
“看到這幫孩子。有兒的有兒,有女的有女,脫離了愚昧、貧困,我完成任務了。”
Vol.
這是美哭很多人的一段舞,被攝像頭記錄下來。
除夕夜,空空的站臺,一位女客運員突然歡快地跳起了舞:
接完最后一趟車,遠方慶祝新年的爆竹聲起,她開心地跳起了舞。
這一幕,網友表示:美哭了。
她說:看著最后一趟列車順利發出,自己的除夕也開始了,想到馬上能和爸媽視頻拜年就高興到飛起。
“雖然過年不回家,但上班也可以快快樂樂的嘛。”
Vol.
這一年,我們也為那些永遠停留在19歲的烈士心痛過。
“清澈的愛,只為中國!”
這是喀喇昆侖戍邊00后烈士陳祥榕生前的戰斗宣言。
2020年6月,陳紅軍、陳祥榕、肖思遠、王焯冉4位戍邊官兵,誓死捍衛國土寸步不讓,在與越境外軍的殊死斗爭中壯烈犧牲。
那天在加勒萬河谷地區,從團營長到戰士,他們只有一個名字:衛國者。
那場戰斗后,“寧將鮮血流盡,不失國土一寸”被很多官兵自發寫在了頭盔里、衣服上,刻印在青春的胸膛里,來續寫清澈的愛。
2021過去了,他們的生命成為定格在時光里的記憶,但我們記得,他們就永遠活著。
Vol.
今年的最后一個故事,我想和你分享她。
海堅,18歲,今年剛高考完。
母親離家出走,父親因病去世,從小是奶奶養大。
今年,是她考上大學的第一年。
奶奶卻得了阿爾茨海默癥,只認識她一個人。
這個小女孩做了件讓人眼窩發熱的決定,18歲的她帶著91歲奶奶一起上大學,邊讀書邊勤工儉學。
“我很怕從學?;貋淼臅r候她已經不在了”。
有企業承諾資助學雜費、生活費,學校也為祖孫倆安排了一個宿舍單間。
海堅終于如愿和奶奶,生活在一起。
網友們也紛紛為海堅點贊:
愿世間心懷美好的人,都能被歲月溫柔以待!
Vol.
新的一年又要來了,2021年正與我們揮手告別。
2021年,很多事情沒有像上一年許愿的那樣,迅速好起來。
但我們對未來,好像變得比之前更堅定了。
我們的堅定,一定也來自他們的“英雄之舉”:
疫情不斷反復,但面臨“全民核酸”“居家隔離”的困難時,無數挺身而出的醫護、社區人員、志愿者們。
天災洪水降臨時,那些喊著“讓暈倒的先走,讓女生先走”,那些組成“人墻”“人鏈”互助互救的普通市民們;那些主動開放門店,提供避險場所的民宿老板們;那些在停電的情況下,打著備用燈給孕婦接生的醫生們。
那些喊著“一腔熱血國門守,化作英魂亦把關”的邊境軍人,那些一輩子只能將自己照片打著“馬賽克”的無名緝毒警察們。
除夕夜堅守最后一班崗,將每一位返鄉游子安全送到家,自己卻因此無法回家團聚的乘務工作人員們。
燃燒自己,照亮無數山區學子的支教老師們。
……
如果你問我,什么是英雄?
也許這是唯一的答案:
偉大出自平凡,英雄來自人民!
他們不在高高的山上,他們就在人群中或者正在逆流而上、奔向人群。
作者
編輯 小鳥kiki
素材來源:人民日報、央視新聞、三湘都市報、新華社、共青團中央、澎湃新聞、新安晚報、中國長安網、時間視頻、中國青年報、紀錄片《時代我》、茂名網、新浪微博用戶
留言說說自己2021最感動的瞬間,或者給2022年的自己一個祝福吧~
點贊最多的前5位朋友,將獲得新浪官方2022年臺歷/虎浪/筆記本隨機禮品一份。(截至1月2日0點)